冒泡书屋 > 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 > 第 43 章 陈平:终究是错付了(bushi)

第 43 章 陈平:终究是错付了(bushi)


阳武县,户牖乡。【】

        靠近外城城墙的偏僻巷子里。

        走进来一个身材高大、相貌堂堂,少时家贫,却好读书,同大兄陈伯一起居住。

        后来娶妻乡中富人张负那五嫁而夫死的孙女,自张氏女嫁入家中后多有贴补,方才资财日益宽裕,交游也日益广阔。

        陈平虽搬出了这个穷巷之中蔽席为门的房屋另住1,却也常回大兄家中探望。

        陈家有田三十亩,大兄陈伯平常就在家种地为生。

        陈平跨过门外贵人途经留下的车辙印,掀开一领破席当作的户门。

        心道:得给大兄这户门,换上一扇好木门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大兄,正巧你在家中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陈伯今天在家中修理锄犁,没有下地,见幼弟到来,喜道:“也是真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陈伯招呼着幼弟入座,“今日来家,可是有事?”

        陈平也直接说起今日来寻大兄的原因,“大兄可已经知道,咸阳诏令,征召役夫之事?”

        陈伯闻言,当即一脸苦相,“前日黄昏归家时便听说了:县中要征召役夫,具名以待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又颇庆幸道:“幸好一户只出一人,你虽搬离别居,傅籍上却还是一户。大兄一人去即可,不必你也去受苦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陈平闻言心暖,然而却道:“大兄此言差矣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何出此言?”

        陈平条理清晰地道来:“首先,并非每户都出一人,而是县邑乡里间,素来德行良好的黔首才可具名一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我们家,未必有幸具名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陈伯不明所以,“应役是要命苦差,我们家若不必出人,岂非幸事?”

        陈平深入说道:“此次咸阳诏令,言是黔首中德行良好者方可具名,此乃普中择优之举,为何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又严令一户仅限一人,为何?”

        陈伯鹦鹉学舌:“为何?”

        陈平揭晓答案:“必然是此次应役,实乃有利可图的好事。咸阳亦是在对素日德行良好者予以嘉奖!”

        陈伯不甚信服:“咸阳的始皇帝功高德显,想必是觉得德行良好者才配为其服役,普中择优不过寻常之举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再者,徭役岂会是好事?若说我嘉奖你徭役,你会心甘情愿,甚至欢喜应役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摊派到户的家中徭役,常是我去应役,你不知其苦累也正常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末了,陈伯为幼弟之言找到了缘由。“所以你才会觉得此次徭役是好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陈平并不认同大兄之言,只因:“大兄知我交游广阔,岁首之前,我结交一位从咸阳而来的商贾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其人言之凿凿,亲眼目睹,大赞仙使神通广大,正以改建咸阳为起始,践行营建仙秦之大计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结合传闻中县衙在年前屡收咸阳文书,皆道仙使改建咸阳之事,想来或许真有其事也不一定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那

        ()商贾曾道,咸阳黔首人人争相应役只为致富,却是自功德良好者中挑选,中选者无不欣喜欢庆。

        放眼当下,不正是先行具名、择优中选?不是好事又是什么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交通通信的落后,让咸阳已经大变,新年三天欢庆满城喜庆时,三川郡的阳武县还不知仙使之名。

        尽管有文书通告,却也下不及乡里。

        陈伯将信将疑,“商贾多欺诈之言,未必可信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陈平见大兄如此,不曾气急,反而意识到:“大兄固执己见,而如大兄者必也不在少数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如此一来,即便我陈家平日不显,也未必没有挣得一人之位的机会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陈伯知幼弟聪敏,见他这般笃定,虽不曾全信,却也不再笃定阻拦。

        对待既当阿父又当阿母,自幼养他长大的长兄,陈平是实心实意对待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岁首时,咸阳诏告天下,今年首开科举取士之制。我自幼爱读书,也自诩满腹经纶,又交游广阔,未尝不能借此机会考取出身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我欲观测形势,首选考取进士科,来日行那事圣王之举。若形势不利,我便考取明法科,大秦以法治国,明法科也大有可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再不济,也有明算科和明字科,便是先为一写算的下官小吏,来日也未必不能图谋晋升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陈伯也很赞同幼弟的打算:“自幼大兄便知你胸怀大志,于是听任你出外求学,旁人道你不事生产,大兄也不曾责怪你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如今咸阳科举取士,正是你趁风直上青云之际,你尽管专心准备,莫为大兄之事分心。你考得出身,大兄自能得享福荫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兄弟二人待对方都至真至诚,陈平心中感动无以复加,却也不作小儿之态。

        只道:“便是因为幼弟我要备考科举,不

  宜通过交友自谋应役,方才想让大兄前去,好事总不能便宜了外人吧?”

        陈伯相信幼弟是真以为此次徭役是好事一桩,正欲同意下来,便听外面骤然响起兵戈马踏之声!

        兄弟二人一时不知何故,不敢轻举妄动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几息之间,兵戈碰撞、马蹄踢踏之声愈发清晰,并愈发近了!

        陈平竖耳细听,“是大批兵马即将入城!”

        陈家就在外城城墙里边,又靠近城门,出入的贵人车马常从家门前碾过,天长日久,留下了深深车辙印。

        因此兵马入城,必经过陈家家门前。

        分辨门外的动静,兵马已经开始入城了!

        但陈平再细细分辨,发现兵戈声轻盈,马蹄声徐缓,并非冲阵攻城的急促□□。

        反而……反而是刻意收束了队伍,避免侵民扰民。

        陈平来到门前,凑到破席的口子向外觑看,便见两马并列的骑兵从自家门前经过。

        定睛去细看,只见高大剽悍的骏马,马背上是魁伟英武的士伍。

        而骏马的背上,佩着似鞍鞯又更能固定身体的两头翘起的物事,其下坠着踩脚的圆环,

        马蹄声有金属之音,应当在蹄下钉有金石做垫。

        陈平猛然意识到什么,目光上移,果然见到士伍腰佩的兵械,竟然是铁器!

        立即掀开破席探出头去看,便见已经走出三十来丈的骑兵队首,果然飘着一面玄黑旗帜。

        旗面四角有玄鸟飞翔,旗面正中以银色丝线文绣出一个小篆字。

        字形飘逸轻灵,如有月辉照耀其上,正是一个‘仙’字!

        意识到什么,陈平当即猛地掀开破席,立于门中。

        好有足够宽阔的视野,去观察这支浩浩荡荡,又肃杀严明的队伍!

        陈平掀席出门时,前面骑兵队伍已经走完,精锐步兵正排成四列经过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因为陈平陡然的举动,队列中有骑马前后护卫巡逻的将领,猛地看过来。

        神情中尽是警惕,一旦他有妄动,便斩杀当场!

        跟着出来的陈伯见此情景,骇得立时腿软扶着门框,小声催促:“快快进去!快快进去!_[”

        陈伯何曾见过这般虎狼之军入城的阵仗,六神无主之下,也只得听从幼弟的话。

        陈平看向戒备地看过来的小将,回以温和的笑容,以示自己并无歹意。

        果然那小将见陈平并无异动,只是好奇地伫立观看,便也没有采取更进一步的措施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是却也没有继续往前巡逻,而是停在此处戒备。

        随着队伍入城,后面又来了两个巡逻小将,互相交换一番信息。

        最终留下两骑在此戒备,余者继续向前巡逻。

        陈平见此,便知道此行队伍纪律严明。

        竟不曾上来驱赶道旁围观的他,甚至不曾呵斥一声。

        随着越来越多的士伍入城,队伍也走到中段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开始有车驾进入。

        两马拉的车驾驶过两辆之后,接下来又驶过的一辆车驾,车旁护卫明显加强。

        而随后的一辆车驾,护卫力量更强。

        车辕上坐着一个赶车的驾驺2外,还坐着一个高大魁伟,一看便知勇武的武将,看穿着……竟是侯爵之位!

        侯爵做护卫,车周两步一武士,至少有二十武士环绕护卫。

        车中之人是谁,已经显而易见。

        不。

        陈平立马否定了自己的猜想,或许是疑车之计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在此车之后,又有一辆车驾,车辕坐隶妾和隶臣各一名,车周也有二十武士环绕护卫。

        三辆主车,坐在哪辆车中都有可能。

        随着车驾前行,陈平的目光从车驾厢壁扫过。

        从狭小的窗棂上可见,隐绰之间,每辆车中都坐了人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在其后一辆驶过时,他似乎在窗棂格间,看见了一双好奇灵动的眼睛。

        四辆两马拉的车驾驶过去,后面又跟随几辆一马拉车驾,最

        ()后又是数辆满载行装物资的货车。

        等车辆驶过,其后又跟随一半的步行士伍,最后还有骑兵缀尾。

        等队伍完全走过之后,陈平望着门前几乎加深一寸的车辙印,久久不语。

        装备精良,以一当十的骑兵约有五百之数。精锐步卒士伍,约五千之数,另有近身护卫的魁梧武士五十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此防卫……

        陈伯直到此时才敢大喘气,“这阵仗,可吓死人了!这是什么贵人啊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如此防卫,又举‘仙’字旗,当是仙使队伍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陈平虽不曾得知咸阳通告沿途郡县的诏令,但也已推断笃定,此行必是仙使出巡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此防卫,可知始皇帝对出巡仙使的看重,仙使对大秦

  的重要。

        也由此可知,先前结交的咸阳而来的商贾,所言多半为真。

        心念电转间,陈平当即抬腿迈步:“大兄,我走了!”

        陈伯在身后焦急追问:“走得这样急,可是有什么妨碍?”

        由不得陈伯这样担心,刚才阵仗太大,他们从始至终又被两骑小将盯住戒备。

        陈平走得这样急,万一是招惹了什么祸事呢!

        陈平跨过门前车辙印,回头道:“大兄不必担心,无事。县中将要准备大宴,我得赶去帮忙!”

        说完就又扭头,追着队伍离去的方向,疾步而去。

        得到回答的陈伯心中纳罕,“县中大宴,要你去帮什么忙?”

        又不是县中官吏,又不是里典乡啬夫3,凑得上前吗?

        但陈平已然走远,听不见他大兄的话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……

        队伍行到阳武县,正好需要补给物资,扶苏于是和周邈商量入城。

        周邈怀着打卡知名历史景点的心思,也想看看阳武县,于是最终一致决定入城。

        队伍入城时,周邈凑在窗边透过窗棂格向外偷看。

        然后就在入城后,一个道旁小巷的门中,见到了一个身量高大、美如冠玉的美男子。

        心中不由惊叹一句:好一个美男子!

        驶过后也就不以为意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又偷看一会儿,就对公元前灰扑扑的小城池失了兴趣。

        回身坐正,周邈在摇晃颠簸的车架中,不知是不是把短路的脑筋,给摇得搭上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脑袋上的灯泡‘叮’地亮起!

        猛地一拍大腿!

        他想起来那个人是谁了!

        除了张良,提起一个什么人,也会想到阳武这个地方。

        而这人是谁,他终于想起来了!

        这人就是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张苍啊!

        就是那个被判斩首后脱衣伏法,‘身长大,肥白如瓠’,王陵见了惊叹长得好,于是向刘邦求情而得到赦免的张苍啊!

        那个早年也在荀子门下学习,李斯和韩非的同门师弟的张苍。

        最初就仕秦国,担任御史,掌管宫中的各种文书档案,后因犯罪逃回阳武老家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个曾校正《九章算术》,制定历法的历算学家张苍。

        写《过秦论》的贾谊,就是其门生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个妻妾数百人,老了口中无齿,靠吸食人乳度日,用青年妇女当他的乳母,活了一百零四岁的‘四奇’宰相张苍!

        周邈:嗯,怎么说呢?

        张苍真的是各个方面、各种意义上都很强!

        没在咸阳听过张苍的名字,那现在是逃回阳武老家了吗?!


  (https://www.mpshu.com/mp/17112/13291.html)


1秒记住冒泡书屋:www.mpshu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mpshu.com